文章详情

失去挚爱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吗?

发表于 2023-03-20 21:14
  心理导读:几乎每一个痛失挚爱的人都会经历心情低落期,时间长短各有不同――从数小时、数天、数周到数月都有可能,有时候甚至会持续数年。因为失去至亲好友而悲痛的人大多不会罹患严重影响健康的忧郁症,但是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会陷入一段临床上很显着的发作期。没有人能避免面对死亡,所以死亡一直都会是引起许多人忧郁的因素。   ---www.psy0898.com
 
失去挚爱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吗?

失去挚爱会得抑郁症吗?
 
  在人类当中,死亡是激发低落心情的一种强大因素。我们可以说每一个文化都发展出了以死亡为中心的复杂仪式以抒发、控制并掌握低落的心情。由于我们有能力用言语表达思想及情感,挚爱对象(也包括爱人以外的人)的死在我们身上,可能比在其他物种的身上更能激发情感。人类可以刻意藉由回想过去发生的事来记住一个最近死去的人。语言给了我们工具,让我们可以思考永久失去某人的重要性及含意。确切地说,我们对死者的思念和对生活少了他们之后的担忧,经常会在言谈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几乎每一个痛失挚爱的人都会经历心情低落期,时间长短各有不同――从数小时、数天、数周到数月都有可能,有时候甚至会持续数年。因为失去至亲好友而悲痛的人大多不会罹患严重影响健康的忧郁症,但是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会陷入一段临床上很显着的发作期。没有人能避免面对死亡,所以死亡一直都会是引起许多人忧郁的因素。即便统计数据不完善,我们也可以推估大约四分之一的忧郁症病例与伤恸有关。
 
  有了这些数字,加上几乎人人都会遭遇伤恸,我们不难提出有力的论据来支持相关研究,观察人类对死亡的反应,以了解低落心情及忧郁症。事实上,如果造成低落心情及忧郁症的样本情境是无法挽回的失落,而且还是挚爱之人死亡,那么逻辑上来说,伤恸应该会是忧郁症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这个议题并未受到注目。
 
  举例来说,二〇一〇年共有四百零四篇论文发表于探讨范围遍及所有情感疾患的重要精神病学期刊《情感疾患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但讨论到伤恸的只有三篇。同样地,近年出版的《国际忧郁症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epression)厚达五百七十四页,关于伤恸的内容却只占了三页。这些数量代表了伤恸这个议题在忧郁症研究中的地位。「伤恸」与「忧郁症研究」极少同时被提起。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就研究领域来看,伤恸与忧郁症一直到不久前都还分属于两个完全分开的学界。研究忧郁症的人和研究伤恸的人大体而言处于不同领域,在不同期刊发表论文,出席不同的研讨会,而且在根本上驱策他们的研究问题和考虑也不同。
 
  如何区分忧郁症及伤恸?了解伤恸在忧郁症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忧郁症与伤恸之间存有隔阂,显着证据就是,在面对与死亡有关的低落心情时,研究人员一直没有找到它在现代诊断系统中的定位。举例来说,有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这本心理疾患诊断的官方圣经中, 亲友死亡两个月内出现的忧郁情况经常不被称为「忧郁症」。
 
  亲友死亡引起的忧郁症反而被归到另一个范畴,称为「单纯伤恸」(simple bereavement),但研究人员并未指出它与心理疾患或症状的关联。其实,在一个人可能发生的所有不幸中,伤恸是历史上唯一有可能推翻忧郁症诊断的人生事件。怎么会这样?要了解原因,我们必须回溯这本诊断手册的第一个前提:
 
  心理疾患反映出来的是疾病,它们并不属于正常的心理变化。
 
  照疾病模型的原则来看,忧郁症的症状必定会反映出官能异常。问题是,DSM体系的创建者认为,人在伤恸的情况下,经历短暂的忧郁期,可能是很典型、甚至具有适应性的现象。与伤恸有关的忧郁症使得这种疾病模型陷入了窘境,因为伤恸会产生和一般认定的忧郁症相同的症状,但不会反映出任何官能异常现象。因此,将与伤恸有关的忧郁症(被认为具有适应性)排除在忧郁症(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之外,对于保持「DSM中记载的所有情感疾患都是官能障碍」的前提来说很重要。
 
  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被认为是某种官能障碍,也就是从忧郁症模型来看,是「电化学干扰」所造成的后果,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我们以此明显划分出有意义、甚至健康的忧郁症和与其相反的忧郁症。将伤恸引起的忧郁症与其他忧郁症分隔开来,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诊断实务;此举会影响到数百万人如何被其他人看待、治疗,以及评断。我们以为这样的切割有其根据,也就是有大量证据证明,伤恸性与非伤恸性忧郁症在一些重要层面上确实有所不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直到最近,才有科学家根据实际资料,相互比较忧郁原因是伤恸与非伤恸的人,重新检讨是否要让伤恸排除在心理疾患之外。如果透过这样的试验,我们能发现,由不同触发事件引起的忧郁症都很相像,就能支持这个观点:我们的情感系统运作设定为,对于任何重大失落,都以大致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无论失去的是至亲的人,是工作,还是名誉。
 
  我们得到的结论确实支持以下见解:无论形成原因是丧偶还是失去毕生积蓄,忧郁症就是忧郁症,无可否认。
 
  有了这些新的研究发现,心理疾患委员会总算在二〇一三年发行的最新版 DSM-5 中,取消了伤恸排除条款。我们不再受此条款影响之后,便能用更一致的方式去观察忧郁症,并了解伤恸在忧郁症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编辑/tspsy-欣欣 | 来源/pansci)
失去挚爱的人,抑郁症诊断标准,海口心理咨询师,海口心理医生

Copyright © 2010-2017 TSPSY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