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以测智商的名义,人为地给农民工子女入学设槛,这种卑劣的做法比直言“拒绝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要顽劣一百倍。直言“拒绝”虽然有违国策民意,但多少还算坦诚;一面大言不惭地宣称“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就近入学的待遇”,一面又以要求测智商的形式,把部分适龄学童堵在校门之外,这种“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伎俩,实在是可恶得很。 ---心灵花园
如此对待孩子,谁该测智商?
民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测智商 称不合格去育智学校
据《工人日报》 9月6日报道:郑州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测智商”,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出具的一份《2012年中原区小学招生工作意见》规定,“学龄儿童智力经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测试,智商在45到79之间,原则上到中原区育智学校就读”。
以测智商的名义,人为地给农民工子女入学设槛,这种卑劣的做法比直言“拒绝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要顽劣一百倍。直言“拒绝”虽然有违国策民意,但多少还算坦诚;一面大言不惭地宣称“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就近入学的待遇”,一面又以要求测智商的形式,把部分适龄学童堵在校门之外,这种“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伎俩,实在是可恶得很。
我们能理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的困难。城市的教育资源有限,每年只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童入学,假如确实无法安排全部学生入学,坦诚告知民众,或按照先来后到顺序报名,或调动资源增加学位配置,无论如何不能借“智商”之名分流。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道德优劣的问题。
随便问几个不咸不淡的问题,就断定某个孩子智商低,这种极不科学、极为随意的判断,有多伤人,也许只有相关家长能感受到。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谁为了某种目的,找个莫名其妙的理由说你的孩子智商有问题,要求去测智商,你能受得了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地教育部门颁布如此不堪的规定,当地教育工作者做出如此卑劣的事情,伤害的不仅是“城市建设者”、“最大贡献者”的心,更是整个社会阶层间的互相信任和融合。是的,因为人家的父母是农民工,就公然以“智商”设卡,这种嫌贫爱富的态度将造成多么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地某些官员居然连这些都料想不到,难道不该去测测智商?
总之,此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其一,要求适龄儿童测智商,本身就不可取;其二,单单要求农民工子女测智商,或者以智商问题歧视农民工子女更不可取。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必须反躬自省,否则家长们不会买账、社会舆论也不会答应。(文/李思辉)
到底是谁最应该做“智商测试”?
近段时间,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变得格外忙碌,令医生们纳闷的不仅是来测智商的学生明显增多,而且有的家长希望医生给孩子比较低的分数,“医生,求求你们,将我孩子的智商分数改得低一些,越低越好!”原来老师告诉家长,如果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反之,家长、孩子都会受到老师比较多的批评。(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近日,从教书育人的学校里传出不少令人大跌眼镜的事:为激励学生上进,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特意为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蒙古包头市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红色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紧接着,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智商测试”突然门诊爆满,而家长竟然反常的希望医生给自己的孩子比较低的分数……怪事接二连三,真是怪得离奇。
其实,绿领巾也好,红校服也罢,包括给孩子智商测低分,都涉嫌对一部分学生的人格歧视,是一种心理伤害,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6天前,教育部就绿领巾一事作出回应称,坚决反对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好与差的区别。看来,眼下最应该进行“智力测试”的则是做错事的学校领导和教师。
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为了保证老师的效绩,非要给原本天真聪慧的孩童贴上弱智的标签,这种狠毒阴招堪称伤害孩子的“软刀子”。这是因为心理暗示,既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毁灭。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果然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误锁在冷库里,第二天人们发现时已经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其实,世上并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只是女巫在居里夫人幼小的心灵里注入了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理彻底崩溃了。我们真是不敢想象,给孩子贴上弱智的标签,让其扮演低智商的角色,事实上就是一种消极心理暗示,万一有一天孩子真的弱智了,可怎么办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激励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好像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和水一样。及时、适当的鼓励,是对孩子努力学习上进的报偿。而轻易就给孩子贴上低智商的虚假标签,无异于在他们成长的道路铺设了一道铁丝网,将他们天真浪漫、勤学好动的心灵封锁起来,人为拉大其与其他同学的距离,甚至是遭到他们的冷漠与歧视,逐渐被边缘化。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勤于活动,是孩子智商高的特点之一。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坚持每次持续20分钟跑步、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活动者。他强调,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活动或放松状态,想象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而被边缘化的孩子,在校自主活动和参与集体活动机率无疑是较低的,甚至压根儿就不敢参加活动。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受到鼓励越多,孩子越自信,成长就越健康。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不要总是给孩子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无能或失败标签,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激励与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一定会是成功的人。
当然,保证学生心理健康,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彻底摆脱“标签情结”与“标签思维”,更需要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学校里发生的种种怪事,都能从应试教育中找到原因。(文/徐云鹏)